延安市第一中学

人气指数:0 页面更新时间:2016-09-20 13:29
网站介绍

   延安市中学是在原洛川师范基础上于2002年6月改制而成的一所全寄宿制国有公办高中。
  
   改制的前3年,为了使市一中高起点、跨越式发展,延安无锡两市教育局签定了合作办好市一中的协议,实施“打无锡牌、借梯登高”战略,达到了一年办像、两年办好、三年办响的改制目标,05年首届毕业生高考二本上线率突破63%、三本上线率达94%,赢得了延安人民的高度称赞和信任。2002—2005年连续四年分别被延安市委、市政府、市教育局评为“创佳评差”先进单位,学校顺利晋升为省级标准化高中。
  
   2005年以来,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,面对前三年无锡领办期间奠定的好基础、造就的好势头、社会的极大关注,我们牢牢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,把创建省级示范中学作为新的奋斗目标,动员和组织全校力量开始了新的创建工程,取得了明显的成效,2005—2008年连续四年荣获延安市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,每年高考二本上线率在50℅以上,本科上线率达94℅。2007年以来,学校先后获得 “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”、“陕西省贯彻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》学校”、“省级文明学校”、“陕西省平安校园”和“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等荣誉。目前,学校正呈现出蒸蒸日上,持续发展的大好景象。具体情况如下:
  
  一、理念引领,科学规划
  
   1.确立办学理念
  
   早在2002年学校改制之初,基于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社会现实,在尊重教育本质属性的基础上,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合作共赢意识的培养,我们初步提出了 “以人为本,和谐发展”的办学理念。
  
   2.丰富发展办学理念
  
   2005年,新一届领导班子主持学校工作后,在原来办学理念的基础上,认真挖掘校史资源,不断更新丰富办学理念,提出了“一中精神(团结和谐、真情奉献、自主创新、追求卓越)”和五种意识(唱《国际歌》,树立主体、自主意识;唱《国歌》,树立紧迫、危机意识;唱《爱的奉献》,树立爱心、奉献意识;唱《敢问路在何方》,树立实干、创新意识;唱《团结就是力量》,树立合作、共赢意识), 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引领和创新作用。
  
   3.调整发展规划
  
   为了实现“再次创业”和“新的腾飞”,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中全校师生智慧先后研究制定了《延安市中学第二个三年发展目标及实施意见(2005.9—2008.8)》及《延安市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工作方案(2006—2008)》和《延安市中学第三个三年发展目标及实施意见(2008.9—2011.8)》,着力思考自己的定位和办学目标。确立了瞄准一个目标——建名校、争;高举一面旗帜——素质教育大旗;紧扣两条主线——狠抓管理、真抓教学;狠抓三项建设——基础设施建设、师资队伍建设、校园文化建设;推进四项改革——教师绩效评价改革、课堂教学改革、学生德育方式改革、后勤服务改革;争创五个——环境、师资、管理、质量、服务。根据这一规划,学校认真制订了每一学期的工作计划,要求各科室、各年级必须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,并严格要求保证学校规划落实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,并且每一学年、每一学期都要有详细的工作总结。从近年的实施情况看,成效明显,社会反响良好。
  
   近年来,学校因办学理念先进、管理、特色鲜明、成绩突出,办学效益不断提高,规模不断扩大,备受上级领导部门的重视和,学生和家长的信赖,社会和媒体的关注。《延安日报》、《中国教育报》、《中国教师报》、《陕西教育》等各大报刊都先后对我校进行过专题报道。
  
  二、完善体系,构建机制
  
   为了努力把学校办成“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质量、受欢迎”的规范化、示范性中学,我们不断引进和借鉴先进的学校管理模式,坚持以质量求生存,以管理求效益,以特色求声誉,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,努力将“以人为本、和谐发展”的办学理念变为工作实践。
  
   1.推行“四制”改革,激活用人机制
  
   大力推行以人事制度为主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,进一步完善了校长负责制,教职工全员聘任制,岗位目标责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。按照精简、合理、优化、高效、规范的原则,科学合理地设置中层处室,本着“公开、公正、公平”的原则,对所有中层干部实行“四制”,即竞聘制、任期制、评议制和问责制。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,坚持一线教师优先,注重实绩和能力,大胆聘用青年干部,并采用试岗半年的办法来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,验证其工作能力。召开教代会审议了岗位津贴工资方案,兼顾了工作的量与质的分配关系,加大了经济杠杆的调节力度。对全体教职工实行竞争上岗,推行岗位目标责任管理,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,克服了因人设岗,人浮于事,人员能进不能出,职务能上不能下,工资能涨不能降的弊端,增强了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,使学校形成了“人人有事干,事事有人干,人人争着干”的良好运行机制。
  
   2.优化管理模式,实行分层管理
  
   为了进一步落实各种管理措施,夯实管理责任,学校本着“条块结合,规范操作,管理科学,运行高效”的原则,坚持以过程管理为基础,以情感管理为动力,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思路,大力推行“分块分层”的“低重心”管理办法。实行校长负总责,在具体工作中分块放权,分层管理,分级负责。按工作内容,分行政、教学、德育、后勤四大块,由四位校级领导分管。按管理权限,分决策层(党委会、行政会),管理层(各处室),执行层(年级组和教研组)三个管理层次。“分块分层”的管理办法将办学目标纵向上分级,横向上分块,纵横交叉成层面,集权与分权相结合,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,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。
  
   3.立足学生发展,构建立体评价体系
  
   ①.尝试学生自我评价。建立学生《学生成长册》,人手一册,班主任负责实施,年级抽查,学校建档。通过《学生成长册》,记录学生的成长规迹,促进学生自我评价,自主发展。
  
   ②.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。我们在进行学生过程性评价时,为了做到科学合理,采取了链条式管理,即学生自评→学生分组互评→班级评价小组评价→班主任初评→年级评价小组评价→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评定→宣传栏公示一周。
  
  三、以生为本,推进课改
  
  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,我们的指导思想是“在实践与探索中追求课改理念,在求实与进取中提高办学效益”,我们追求的目标是,让教师在课改中提升素质,让学生在课改中提升能力,让学校在课改中提升品位。
  
   目前,我校已经形成了有效地实施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维课程体系。
  
   截止目前,学校已举办了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,共展出师生书画作品1000余幅,排演文艺节目100多个,为有发展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平台,体音美组排练的《果乡情》舞蹈在延安市获奖,近20名同学的习作被刊登在《延安日报》上。2005年10月,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、中国发明协会、全国创新与实践组委会授予我校为“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2004—2005年度先进单位”。2005年12月,在延安市第五届“园丁杯”书法、美术、摄影艺术教育成果展示中获得组织奖。
  
  四、优化环境,改善条件
  
   学校本着“高标准、高起点、示范性、现代化、多功能”的原则,近年来,先后斥巨资用于学校建设,优化办学条件。我们采取政府拨一点,有关单位资助一点,学校自己统筹一点,教职工集资一点,多条腿走路的方针,加大了基础建设力度,积极创建园林式绿色校园。如今的市一中校园,亭台楼阁、净美洁雅、绿树成荫、鸟语花香,先进的教学设施与设备,堪称延安,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。
  
  五、示范帮扶,共同发展
  
   自2005年我校晋升为省级标准化高中以来,学校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,也较好地发挥了示范、辐射和带动作用。
  
  回顾过去,我们豪情满怀,放眼未来,我们充满信心。今后,我们全校师生将会更加勤奋努力,决心以的教育思想,的教学理念,的教育设施,的教育管理,的教育质量,创造出学校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!
  
  
  站长邮箱:gaohaifeng@tom.com
  
  

免责声明:
此页是<延安市第一中学>的介绍页面,并非官方站点,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
网站资料
网站名称: 延安市第一中学
网站栏目: 网站简介 网站链接
网站链接: www.yayz.org
收录查询: [百度收录] [360收录] [搜狗收录] [必应收录] [谷歌收录]
网页版本: Mip版 手机版 电脑版
本页链接: https://wang963761544.honpu.com/